| 
						 
          
        
在市场投资主体方面,港股的参与者主体是包括众多国际机构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也包括大量不同层次的资金参与者。市场对大户的持仓有明确的披露制度,信息披露体系较为完善,透明度较高,大资金入注基本上处于明庄状态。由于市场效率较高,港股的价格估值标准和定价更加国际化和合理化。
 香港回归,港股十年大事记
 
 1997年香港回归后,港股十年大事记:
 
 年  份	月  份	大 事 记
 
 1997年	8月	红筹热潮推高恒指升至16 820点新高
 
 10月	港息抽高至300厘,28日低见8 775点,恒指单日泻1 439点,为最大跌市
 
 1998年	8月	对冲基金狙击,恒指跌至6 544点低位,香港政府1 200亿港元入市扫货救市
 
 2000年	3月	科网狂潮,恒指创18 397点新高
 
 2001年	9月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港股两周下跌1 500点,最低曾见8 894点
 
 2002年	7月	除牌机制触发仙股股灾
 
 8月	刚上任的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马时亨公开道歉
 
 2003年	3月	SARS肆虐,恒指受拖累,于4月25日跌至8 331点
 
 6月	中央送大礼,中港首签 CEPA
 
 2005年	10月	建行成首只全流通国企股在港上市
 
 2006年	10月	工行成首只以 A H 形式上市股份,全球集资额达1 700亿元破纪录
 
 12月	A 股升温,恒指首破20 000点大关
 
 2007年	5月	内地"排洪",放宽银行业 QDII 投资港股,恒指冲破21 000点
 
 6月	大型红筹及国企陆续回归 A 股,QDII 进一步放宽,恒指首度升穿22 000,创新高,创单日成交首次超过1 000亿港元纪录
 
 |